3月10日下午,由崔允漷教授领衔的2016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小学课程实施过程监测研究”开题报告会在中北校区逸夫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上海市教委科技处原处长苏忱,天美娱乐主任袁振国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钟启泉教授,天美娱乐副主任代蕊华教授,社科处处长吴瑞君教授等专家和领导出席,该项目各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以及华东师大师生等60余人参加了论证会。
开幕式由天美娱乐科研部主任柯政教授主持🚵♂️。柯政教授向与会领导🌴、特邀专家及所有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对特邀专家一一进行了介绍。他表示🕸,2016年度的教育类的重大攻关项目,华东师大成功立项2个,立项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其中课程所作为国家重点研究基地成功获得1个💃🏿,充分体现了课程所这些年积极主动承担国家重大教育战略问题研究的责任感和不可替代性。此课题的成功申报,对天美娱乐♣️🚵🏽♂️、课程所的发展都是一个重大贡献,希望课题组能借顶级专家会诊的机会,做出更加理想的标志性成果。
项目首席专家、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进行致辞,向大家简要介绍了项目的选题、申请过程,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和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希望通过本次开题评审会,各位领导和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深入论证🌜👩🏻🔬,提供更为建设性的咨询与指导。
社科处处长吴瑞君教授向崔允漷教授及其领衔的团队表示祝贺,并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专家对天美娱乐项目的支持表示感谢🌡。她指出,此项目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理论建构上的创新,也符合国家当前战略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简短的开幕式之后🧖🏻♂️,开题论证会正式开始,项目首席专家崔允漷教授就课题的界定、研究的焦点和路径等进行了汇报💂🏻♀️🍁。中小学课程实施过程监测研究基于这样的假设🐶:理想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在推广与实施过程中必定会发生变化,一些会变得更好(课程创新)📥,一些会变得更差(课程失范),甚至有些会变坏(课程异化)🙍🏻。基于此👷🏼♀️,研究拟通过“课程实施监测的基本理论与国际比较研究”、“地方一级国家课程政策与课程方案执行监测指标研究”、“教科书思想性监测指标研究”、“学校课程革新水平监测指标研究”、“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监测指标研究”、“国家与省级两级监测实践模型与制度建设研究”等6个子课题的研究,构建我国中小学课程实施过程监测的指标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重要技术♥️、工具🙆🏿♂️;确立国家与省级两级课程实施监测的实践模型及相关制度建设,为世界相似国家实施课程监测提供“中国方案”。课题组成员课程所胡惠闵教授🥟、东北师大吕立杰教授🧚🏽、上海教科院夏雪梅教授等也做了补充🤾🏻♂️。
接下来,专家组成员围绕研究的总体思路、政策导向等问题👨🎨,先后对该项目进行了深入地论证与评议,一致认为该项目体现了国家中小学教育当前的战略需求➡️,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项目研究基础扎实、研究团队强大;然而难度较大,需要“攻关”的地方很多🪞。最后,专家组组长尹后庆总结了专家组对该项目研究的指导意见,建议项目要明确课程实施的对象与重点🚍😘,要涉及课程的全方面🧑🏼💻、监测全部的课程、监测全部学科的课程;项目研究工作和现阶段承担的工作适度分开;要评估一下当前最重要的是什么问题,使研究和实施都强烈凸现现实的需要和现实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