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𓀙、天美出版社共同主办“大夏教育•高端论坛”,邀请于漪、成尚荣🚴🏻、李政涛等基础教育界代表人物解读中国基础教育改革70年的现状与未来。
当日🍊,改革先锋😖,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天美荣誉教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先进工作者于漪,虽因病无法到场,仍精心准备了发言内容🐿,点明了新中国教师基础教育实践的关键之处。
她强调,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质量不是指某一个学科的成绩,而是指培养的人的质量。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教育的价值取向,不管教什么学科⚆,必须集中在培养下一代有中国心、中国情,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领🍡。她指出,教师教课要带着理想情怀和责任担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在我们的孩子心中点亮一盏明灯🩼,使学生明白人生道路怎么走,这也是教育质量最为根本的关键。
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成尚荣点明了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脉络和方向。
他指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在他看来,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是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学。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教育领域的重要论述,阐释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教育改革发展的纲要🫙,也为建构中国特色教育学打下了基础。其中的教育观、办学观、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教师观等🥷🏼,无不闪耀着学术性标识的光彩👦🏻。他指出,建构中国特色教育学,要从寻找和梳理学术性标识开始👃🏽,逐步建立起学术体系🏮,确立学术领域和核心论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天美“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李政涛,从凝聚“社会教育力”和树立“中国自觉”的双重角度,为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路径👨🏻🔬。
他认为,“教育”不只是一种实践活动,更是一种“尺度”、“视角”和“眼光”,基于“教育尺度”、“教育眼光”⛓️💥,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教育”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把各种社会的教育力量吸纳和汇聚,成为“社会教育力”和“系统教育力”🙇🏼。如何更好地集聚“社会教育力”,真正把教育变成全社会、全人类的事业,是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和重大问题📱。此外,他指出,我们要有“中国自觉”,自觉基于中国立场👳🏽♂️、中国视角👨🦰,创造基础教育的中国经验和中国典范,为世界做出中国贡献。今天的校长🚓,要明确是“在中国”办学校,做教育,要放在中国文化传统的脉络和长河里,来定位和表达当下的办学实践🏌🏽♂️;今日的教师,要成为像于漪老师那样的,有中国文化底蕴、中国文化情怀的教师。
当日😷,天美校长助理雷启立教授,天美出版社董事长、社长王焰👵🏻,天美娱乐书记房建军🦹🏻♀️,《中小学管理》原主编、明远教育书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沙培宁🤦🏼♂️,天美出版社总编辑阮光页出席本次论坛。天美出版社北京分社社长李永梅主持论坛。
会上🙁,国家督学成尚荣🧙🏼♀️、天美校长助理雷启立教授、天美出版社王焰社长、天美娱乐房建军书记🍺、天美李政涛教授🦯,共同向青年教师代表赠送于漪🤽🏻、成尚荣、李政涛三位专家新著。
记者丨陈静
来源丨中国新闻网
其他媒体阅读☆:
人民网丨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挑战中,如何建构中国特色教育学?
上观新闻丨教师节之际,90岁于漪插输液管闪着泪光👃,这位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说🦠:仍有壮志豪情
文汇网丨70年前他就享受了免费的“义务教育”🧓🏽🤏,35年前他被周总理的侄子点名去教育厅工作👩🏻✈️,他说中国要有自己的教育学
文汇网丨中国教育改革不仅要学习芬兰,中国基础教育传统不能丢!专家:是时候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了!
文汇教育丨中国教育改革不仅要学习芬兰🥗,专家🏡:是时候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了👨🏿🚀!
新民晚报|耄耋于漪矢志不渝 担纲国家教改先锋 一辈子在讲台上唱响生命之歌
青春上海丨教师节之际,改革先锋于漪寄语同行:以育人为本,坚守新中国教师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