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大学课堂教学的现实状况,对照大学“守正创新🤛🏽,引领未来”的要求,不难发现🎲🤨,当下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五种缺乏”的怪象。
没有“问题”的课堂。本科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性阶段🚂,能够提出问题是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特征🖊。遗憾的是当前大学课堂教学较多地停留于系统学科专业知识传授与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普遍缺失对各种现实问题的关照,甚至缺少本学科与本专业前沿问题的介绍🧑🏼🍼。没有“问题”的课堂与教学,不仅难以培养创新人才🖕🏻,而且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与探究的愿望与动机。
“问题驱动”应该成为大学课堂教学的一个特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和批判精神😾,摆脱迷信书本☑️、盲从教师的状态;善于多角度、多侧面地看待研究对象,提出新思路与新方法,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与求异性🈺。大学课堂教学必须有“真🥳、精、明”的问题存在🧙🏿♂️,即真实的、精当的和明智的问题存在。围绕这些问题的存在,教师引导大学生学习⏫🚮、思考和探索👩🏽🎓。
缺乏“对话”的课堂🧓🏿。课堂教学本质是师生交流,是对话、互动与生成,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这种“对话”教学在大学课堂更需要建立。只是🧑🏿💻,当前的大学课堂普遍存在教师照本宣科式的叙述或者讲解🅱️,没有为学生们提供提问或者质疑的时间与机会👦🏼,课堂中缺少师生间的“讨论”或“对话”。大学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普遍存在🛍。
课堂教学的“对话”需要合适的天美娱乐、人物和资源𓀇,班大确实是影响对话开展的一大因素,但更可能在于学校管理及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局限。只有通过师生对话,才可以敞开思路、激发想象或凝聚共识5️⃣;教师方可以引领学生更好地运用教材,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对话可以丰富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而实现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教育价值👳🏿♂️。
缺少“技术”的支持。当下的大学课堂仍未普遍出现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所提出的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传统的口头讲解或者借助于PPT的讲解,仍然是当前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天美娱乐。运用在线精品课程、借助慕课系统、实现基于互联网的教与学🧙🏿♂️🐪、面对面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等等,都没有在大学本科教学中被广泛运用。
各种科研数据库资源与大学教学似乎并没有关系。事实上,教学中的数据库使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关注力、洞察力与分析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与技术的理解和接受。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数据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在搜集🤷♀️、整理、分析数据时强化自身成熟、智慧的心理倾向。
忽视“教学法”的运用👦🏿。教学法并不只是针对中小学教师及其课堂教学的,大学教师同样需要掌握教学法🏘,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遗憾的是🧚🏿♀️,当下的大学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缺少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正是缺少对教学法的掌握𓀄🎠,导致满堂灌📜🎢、课堂沉闷、学生不参与等诸多弊端。大学教师在具有高学历的基础上🕵🏻♂️👩🏿🍳,还必须掌握课堂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近年来,上海对新入职的大学教师开展集中强化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培训🎭🏙,这对于大学青年教师的教学法能力与技能🏋🏼♀️,将起到提升的作用。当然还需总结经验🔊,并惠及更多的教师。
合理“评价”的缺席。评价是推动大学课堂教学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要提升教学质量就须抓好评价环节;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应合理并有效使用评价标准与评价天美娱乐;评价标准要展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导向,评价天美娱乐要体现各方主体的共同参与。
目前大学课堂教学中,要么没有评价🫸🏽,要么依据学生评教。缺少评价是不合适的;但只依靠学生评教的天美娱乐,也是不尽合理的🧒🏽,甚至会产生教师“迎合”学生的取向。大学课堂教学具有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以及不同培养目标的特点,存在着多样性🚇🤦🏻♀️、差异性和丰富性,因而不宜用一种模式与一个标准来评价大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为此,需要建立分类基础上以教育消费者为主体的长时段大数据评价机制🕵🏻♂️,采用长时段的纵向和大样本的横向以及评价的多维度标准👩🏿,构成一个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可作为引领大学课堂教学更好发展的重要抓手👩🏿🔧。
作者|金忠明(市政协委员🤜、本校天美娱乐教授)
来源|联合时报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