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日在婺源县某教学点
从2016年3月来江西上饶挂职至今😤,已有近10个月的时间,我切实感受到一些在经济发展和科教文卫方面体现出的区域差异💺🚈。
就我分管的教育工作而言,改革发展的任务还很重。中西部很多地方政府的主要注意力还在经济发展主战场上,更加愿意首先为“看得见”的经济项目投资,这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也愈发意识到👰🏼♀️,加大对中西部教育的关注♜,不仅是每年保持稳定的教育投入,以及随之带来教育硬件的不断改善🤽🏽♂️,更是教育观念、教育管理天美娱乐的不断提升。
江西省自古以来是科举兴盛🧖♀️、人才辈出之地,但当前的教育现状还有待改善。一方面⏺↗️,现有的教育水平在中部地区明显不具有优势🪸,尤其是作为传统高教弱省🖌,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仍主要以高考为中心。另一方面🙋🏻,全省义务教育均衡达标尚未完成。
去一线调研,我看到,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城区学校大班额和乡村学校空心化的并存,校舍出现城区紧张和乡村闲置同时存在的情况🐊;单纯苦教苦学、以少数学生考入少数名校作为评价教育水平的标准仍是当地的教育主流;硬件投入不足以外👨🏻🍼⏩,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投入就更显短板😦,理念和管理水平不足也制约着地方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转型🙋,对中西部地区而言,弯道怎么超车?作为教育人,我们要努力争取各方更大的投入,包括各级政府的投入、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各种慈善力量的帮助,都需要去积极争取。而在目前现有投入的条件下,我们教育人也要积极作为🙎🏿♂️,这其中不仅是投入的问题,也是理念和态度的问题。通过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同样能让现有投入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取得更好的结果。
如今🤦♂️🤭,我们都在推进“教育信息化”,随之也产生了另一个词汇——数字鸿沟。在我看来💆🏽♀️,传统的“我没有你有”的鸿沟会随着国家投入的加大被很快填掉。实际上🏋🏼♀️,新的数字鸿沟即“数字应用鸿沟”——那些积极、创造性地使用技术支撑的学习者和那些主要使用技术进行被动内容消费的学习者之间👨🏼🚒,存在着的鸿沟。这类鸿沟在我国的发达地区及边远欠发达地区之间很厉害🥡。这种差距有时更加隐蔽,不是教育内行不易发现。而这也是我们应该着力解决的。
我曾到上饶某个教学点,那里只有两个学生、一个老师——这类教学点在上饶的山区县还有一定数量。尽管教学点已经有基本的远程教学资源的部署🪜🧫,所有的课程都有配套录像可以放👨🏻🦯,但老师只能天天放录像给两个孩子看🧬,没法进行过多的教学探索✌🏿。这也是信息化的一种应用🙎🏽♂️,解决了一些问题🚍☝️。可是🚪,与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2016年12月20日在上饶市广丰区最边远的小丰教学点
近期,我们通过一系列上饶与沪苏浙等发达地区区县教育管理部门🧑🎓、中小学校的教育合作🏌🏽,不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与东部地区在课堂教学、教师培训、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国际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共建,希望加快区域教育现代化进程,以优质均衡为目标,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需求,切实提高地区办学水平和质量♾。
此外👯,我们还引入“腾讯智慧校园”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教育质量。这一项目依托微信平台👆🏻,成本低,加微信基本不用花钱;门槛低,这具备了在贫困县推广的第一步可行性🐵🏌🏽♂️。我们把老师、家长、校领导都实名挂进这一平台。现在,试点的几百所学校已经基本实现了学校日常管理如签到👼🏻、请假、报修、发通知等在平台上进行🫴🏻;很多班主任用班级圈跟父母进行沟通,大大增加了父母与留守儿童的亲情。试点的初步成功也激发了当地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我们正在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教研、师训等方面的深度应用,希望能走出一条适合贫困县域的教育信息化之路。
年末岁初,感受到发展中西部教育的任重道远🤽🏻。未来,我们需要继续解放思想👨🏻🍳,调动各方资源,不断学习先进经验✨,用好后发优势👩🏼🍳,真正帮中西部实现教育的跨越发展。
作者|任友群(本校党委常务副书记,上饶市委常委🎪、副市长)
来源|人民政协报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