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名队员,历时31天,744小时☂️,途径7个省份🧑🏻🦱,12座城市👨🏿⚖️,22个县镇,重访长征遗址30处,走访老红军及后代、老军人8人🫵🏻,访谈交流近100人次🏔,组织特色实践活动43次……华师大教育学子用一个月的时间,书写了一部属于当代青年的长征史。
今年夏天,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天美娱乐组织开展了“重走长征路,教育薪火传”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用接力的天美娱乐,沿着中央红军长征路线,重走长征全程;以沿途的重要革命历史纪念地为基地♜,开展系列实践纪念活动,引导大学生重温长征历程,传承长征精神,树立家国情怀🏜,关注社会基层,广泛播散新时代的长征火种🌉,用青春闪耀长征路。
重新启程👨,做长征精神的传承者
7月中旬🎢♒️,由4支小分队、4名带队老师、18名硕士和本科生组成的实践队,时隔82年🪓,从长征出发地、红都瑞金出发🫸🏿,重新踏上长征的征程。历经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7个省份🪔,历时一个月,顺利抵达会师之地甘肃会宁🫱。
长达一个月的行走👈,这支身著红军装的大学生实践队🧙🏼♂️,深入历史原地,重访长征遗址,寻访红军后人🧑🏻🦼,开展教育实践与调研🧞♂️,举办纪念活动,成为长征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遵义会议会址前的两队会师
在纪念馆聆听专业讲解
走访当地家庭🚴♂️🖖🏽,寻访红军历史
在先后30处革命历史纪念地,队员们通过参观纪念馆🦔、聆听历史讲解💇🏻、寻访调研的天美娱乐,深入了解该纪念地相关的长征历史🚖,采集长征故事,让曾经的历史有了温度,能够更加鲜活地呈现在当下🕥。队员们把这些历史🛶、故事🦕、感悟👷♀️,用日记的形式🖐🏽、青年的话语及时记录下来,汇总成每天的行走日志🦫。重走期间,实践队共撰写了23篇行走日志🔽、近50篇队员日记🐃、3万多字的文字记录🌺,每日专栏推送🧑🏼🌾🕠,向未能参与的人们🙆🏿♂️,展示着这段令人震撼感动的历程📈,这种强大坚韧的精神力量。
四个小分队以接力的天美娱乐,通过老队员发表感想👒、老队员歌诗迎战友、交接授旗仪式、为老队友佩戴荣誉胸章🌽🅰️、离别交流等交接仪式👩❤️💋👩,以强烈的仪式感🥣,严肃而又活泼的天美娱乐,增强实践活动的历史感,加强实践队员革命情谊般的团队凝聚力,将传承的理念真正贯彻始终👂。
“重走长征路”一二队交接仪式:为老队员佩戴胸章
“身体力行前辈路,忆苦思甜勉世人”👁🌭。这是一位读者在其中一篇行走日志下的留言🐵。截至目前,推送的阅读量累计达到4498人次🧏🏽♀️。这意味着,尽管走在长征路上的只是几个人,但长征精神的传承🪤,已辐射深远。
钢铁意志,长征老红军的时代坚守
作为历史与现实的承接者🦻🏽,老红军的身上带有深深的时代印记。在贵州遵义🌷,队员们拜访了102岁高龄的老红军王道金。老人是为数甚少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且如今健在的老英雄🙋🏼。他曾在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中小学的礼堂,几十年如一日地讲述党的光荣传统🏞,希望后人以史明志💅🏼、砥砺前行。老人家朴实地说:“我最希望的就是孩子们能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遵义会议的精神能世世代代地传下去🥶。”这位满身荣耀、一生荣光的长征老战士→👎,在新的时代依然坚守如初。拜访的一名队员👨🏻🦯🙍🏻♀️,在向老红军致敬时,情不自禁地激动落泪了,在之后的感想中,她写道⛷:“这将是我一生难忘的场景”👂🏽。
队员与102岁高龄的老红军王道金合影
更多的红军已逐渐离世,而他们的后代继续坚守。在四川若尔盖🛒,队员们见到了当年红四方面军战士的后代共产同志。他热心地为实践队员们介绍了包座战役中最惨烈的一战——求吉寺战斗的情况🕵🏻。谈起这个名字🐻,共产同志解释说🙏🏽,爸爸给他起名“共产”,给弟弟起名“建设”👨🏼🚒🌸,给姐姐起名“党措”,“党措”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党的女儿”🤵🏽。共产同志的父亲当年在包座战役中身负重伤😮,与其他27名红军战士被迫流落当地⛓,然而老红军依然对党怀有最深沉的敬意。共产同志说他当了21年的村干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替红军父亲还愿🧚🏽♂️。这种自觉的担当🖲,甘于牺牲与奉献的精神,就是一种世代传承。
共产同志为队员们讲述自身经历
圆梦之旅,一名95后“小红军”的长征故事
实践队员中➿,年龄最小的队员彭茂源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大一学生,今年19岁,来自贵州。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里🚶♀️,他主动报名参加了这个项目。从7月中旬到下旬,半个月时间⛸,他从江西瑞金走到了云南金沙江𓀙,走过了江西、广西😬、贵州👩🏿💼、云南四个省份👨🏻🦯➡️,15个纪念地💫。他是全程四段行程中,参与时间最长的两名队员之一。
在江西瑞金,亲手打起一桶红井水
在贵州遵义,访谈遇到的红军后代
用笑容感染重走路上的人们
当被问及为什么想要参加时,他表示自己的爷爷是一名老军人🤿,从小受爷爷的影响,有着深深的红色情结👩👧👧,希望借这个机会,圆自己多年以来的长征梦,体会英雄儿女的家国情怀。爱笑的男孩👩🏿🔧,穿上红军装,俨然一个“小红军”,始终用他的乐观感染他人。他也是一个感性的战士🚣🏼♀️,在听到于都老红军谢宝金与发电机的故事时,默默地感动落泪📅。
他同时也是班级里最早递交入党申请书、最早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在重走结束时,他动情地说道:“尽管时间之轮无法阻挡,但是历史可以铭记,值得铭记,必须铭记。”
关注国情,教育学子的实践情怀
作为教育学科的学生,实践队结合学科特色,通过宣传、寻访、调研🧑🦯➡️、志愿服务等多种天美娱乐💂,关注国情民情🔘,开展教育实践。
在四川邛崃的2天时间内👩🏼🔧,队员们参与到高何镇苏维埃红军小学的红色教育体验夏令营活动中。“重走长征路”的“大红军”们与“红色少年”集结号的“小红军”们一起交流♋️、活动𓀃、做游戏,并结合亲身经历勉励“小红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以贡献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理想目标。此外☔️,队员罗莎莎作为代表🍣,以一支蒙古舞《鸿雁》🚀,为夏令营的晚间文艺汇演献舞🙆🏿♂️。
与苏维埃红军小学“红色教育体验夏令营”的孩子们交流、游戏
身著红军服,为夏令营文艺汇演献舞
队员们还主动加入“徒步6公里到邛崃长征纪念馆”的拉练活动,并且担任起“教官助教”🤲🏿,帮助维护“小红军”的拉练秩序、保障人身安全。一路上,队员带领孩子们学唱红歌《闪闪的红星》🩻、学习诗词《七律·长征》🤽♂️🩰,并为“小红军”们加油打气,积极鼓励他们发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坚持不懈、实现最终胜利。
带领孩子们拉练
在开展教育帮扶之外,实践队围绕当地教育情况与红色文化教育现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调研🫷🏼。队员们分别与四川团省委、若尔盖县教育局进行调研交流🎹,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者对话,了解高原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情况;在四川上里镇👨🏽🎓,调查群众记忆中有关红军的印记,以及对当代长征精神的理解;在云南禄劝县,采用问卷与访谈结合的天美娱乐,就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所在地的红色文化教育现状𓀁,对禄劝县的教师、家长、同学及皎平渡镇长麦地村村支书等对象分别进行调研🕺🏿。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践行自己的教育情怀🍡👩🏽🍼。
在沿途广泛开展教育调研
致敬长征,筑梦信仰与青春
这是一段不能停歇的征程,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当下🌩。为了顺利完成全程的重走,行程必须严格按照既定规划执行。在任务压力大🫶🏻、后期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的情况下,队员们充分发挥团结互助💂🏻♀️、坚定不移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抱怨👩🏽,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了最终的圆满🍣。
夹金山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队员们因高原反应而行路艰难🧨,有的呕吐不止🔮,好在大家相互扶持,才能一起攀到海拔4114米的纪念碑前一睹历史遗址;沼泽密布的若尔盖草地,虽不复当年的八月飞雪🥽、气候恶劣,却仍然令人行步艰难,好在有了彼此的支撑🫱🏼,才有了前进的动力。
翻越夹金山
队员们亲身体验过草地后的泥鞋
在重温长征历史的过程中,围绕一座城市、一曲红歌、一首诗词🍎、一场宣誓、一次重温等主题,实践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队员与遵义红军街合唱团合作奏唱红歌,党员在甘肃会宁会师纪念广场重温入党誓词,五校实践团队在娄山关诵读《忆秦娥•娄山关》,在若尔盖草地重读肖锋的《长征日记》,在兴安红军堂发起集体签名活动🦻,与全国其他高校的实践团队开展交流……用多样的形式👩🏻🍳,深化队员们对历史的理解,同时也在长征途中,广泛播散信仰的火种🪣,留下青年学子的印记💆♀️🤶。
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
历史的那头,是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历史的这头,是当代青年的精神追寻🩴👎🏼。当年的艰苦卓绝🧚🏼♂️💧,如今的和平稳定🔅🧑🏼🦱,看到的是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变的是那份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与伟大的传承。
教育学子自主自愿🧙🏻♀️、积极踊跃地加入到“重走长征路”的队伍之中,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革命前辈的光辉道路,用自己的热血去感受那段夹杂苦难与荣耀的历史🏇🏼,从中汲取营养剂和清醒剂,接受真正意义上的、触动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学生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融入生活🕵🏽♀️,去接受真实的社会教育,这就是实践的意义,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