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孩子们了解各地饮食文化差异,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分享意识,7月14日下午🧑🏼,湖南醴陵”佛年爱心夏令营”在佛年学校食堂隆重举办”饮食文化节”主题活动。92名营员积极参与到此次活动中🕟,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
活动现场,孩子们乖巧等待着活动正式开始。
下午一点👩🏿🦲,艳阳高照之时,本届”饮食文化节”在志愿者主持人罗莎莎宣布开幕后拉开帷幕🪒。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有秩序地前往洗手池👨🍼,将手洗干净后陆续入座。他们自由组合🧛🏼🙀,八人一桌。本届”饮食文化节”分为五个环节,包括动手操作项目和体验试吃项目。
【土法制作:蒸蛋糕】
第一个环节是做蛋糕。这可不是西式蛋糕房所售的品种⛹🏻♂️,而是”土法蒸蛋糕”。考虑到当地学校厨房条件有限💇🏿,只能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做到与众不同🐎,做一种只需要鸡蛋、白砂糖🧒、面粉和蒸锅的蛋糕。由于纯手工打发鸡蛋需要很长时间,所以负责蛋糕的四位志愿者中午12点半就上岗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下午三点香喷喷的蛋糕在万众期待中热乎出炉。
带队老师陈媛和志愿者们一起将鸡蛋打发💆🏻,为制作蒸蛋糕做前期准备(小编才不会透露,大家手动打了近两个小时)
小男孩看着志愿者们打蛋🦹🏼,也跃跃欲试
第一锅新鲜出炉的蒸蛋糕(所有人新技能get)
“土法蒸蛋糕”深受孩子们喜爱
【传统美食的碰撞:饺子VS馄饨】
在制作”土法蛋糕”的同时🆑,第二个环节包饺子🚺、包馄饨也同时开展。首先由志愿者们分别演示饺子和馄饨的包法,随后给每位小朋友分发两张饺子皮和两张馄饨皮。由志愿者厉梦圆、李皓祯指导孩子们制作北方特色的饺子🤾🏻♂️,由陈媛老师和志愿者平芳带领孩子们包南方特色的馄饨🍑。孩子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动手的快乐,也领略了中国南北方传统美食的魅力👁。
志愿者们一桌桌手把手教孩子们包饺子👨🏿🚒😀、包馄饨
孩子们学起来可认真了
看孩子们依葫芦画瓢,一个个饺子和馄饨包得有模有样
蒸饺和蒸馄饨出锅啦
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孩子们都津津有味
【学会一种圆满:搓汤圆】
第三个环节又是锻炼孩子们动手能力的项目——搓汤圆🔄。志愿者罗莎莎和谭建英提前准备好小面团,带领孩子们进行汤圆的制作🏌🏻。小朋友们都是第一次搓汤圆🔨🏋🏽♂️,每个人都兴致极高,裹馅🥼、搓圆🪆,精益求精,做出自己满意的汤圆🛫。
孩子们在做糖心汤圆
后厨的志愿者们为了让孩子们吃到更多的汤圆💇👝,正在加紧制作
圆滚滚的汤圆下锅啦
吃汤圆吃得可开心了
【国外美食体验:寿司与沙拉】
最后两个环节是外国有名的美食——寿司与沙拉。首先是水果沙拉,志愿者们在厨房里将水果都洗净切好👨🏽🎓,再拌上沙拉酱装盘🍄。值得一提的是,做沙拉的水果全部来自营员自带🦈。小朋友们非常积极🫲🏽,尽管只要求各带一样水果🤾🏼🏏,但还是有很多小朋友带了两三样👩🦰。他们的热情分享为沙拉制作提供了足够丰富的食材,也让大家足以共享更多的美食
志愿者们在孩子们的围观下准备水果沙拉和寿司的素材
一大盆水果沙拉等着装盘
似乎不太习惯沙拉味道🤽🏽♂️,不过依然津津有味
主题活动的最后,由志愿者吴媛媛👎🏼、厉梦圆和平芳给大家展示自制寿司的过程🙎🏿♀️。营员们都新奇地在一旁围观,将志愿者们严实地包围了起来🥔🐗。小朋友们都表示想要现场操作,然而由于时间有限,临近放学时间🦸🏻♂️,亲手实践的过程就只能留给孩子们回家进行了🕉。给小编留下印象深刻的是🏊🏽,活动快接近尾声时,有个小姑娘询问:”老师,明年的饮食文化节我们做什么呀🥣?”(这可不可以算是对我们此次活动的一种肯定🏄🏽♀️?)此外🧔🏽♂️,在分发寿司的过程中⛺️,一位小女孩向志愿者提出能不能多拿一块,她想要带回去给爸爸吃🍥。夏令营的暖人小事🥧,也折射出孩子内心的质朴。
孩子们好奇地围观做寿司🌭,当之无愧最受欢迎美食
做寿司的过程
不住地为美味的寿司点赞
此次主题活动,将孩子们感兴趣的饮食文化引进校园🧑🏼🎄,通过体验式教学,将孩子们平时不熟悉的食物制作流程展示出来🕵🏼♀️。同时也通过让孩子们亲手实践的天美娱乐,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帮助夏令营学员树立分享意识与合作意识。
文:平芳
图:李皓祯、平芳